搜索

新闻中心
Kaiyun立足资源禀赋 新疆迈上高质量发展轨道

类别: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11-22 11:09:02   浏览:

  Kaiyun立足资源禀赋 新疆迈上高质量发展轨道近年来,新疆经济社会活力激发、动力催生、潜力释放。今年上半年,新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42.08亿元,同比增长5.1%;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5.2%,增速居全国第1位……市场需求不断释放、生产供给不断增加、就业形势稳步提升,天山南北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日前,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来到新疆,共同探访新疆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故事。

  走进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核心区,放眼望去,连片的白杨树、沙枣树、梭梭树在风中摇曳,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是北方防沙带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要区域之一,也是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重要战场。

  望着眼前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谁又能想到过去这里水土环境失调、土地荒漠化、湿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阿瓦提县林业和草原局艾西曼区域管护站站长蒋军见证了这片沙漠从黄沙漫天到绿意盎然的蜕变Kaiyun,“种了梭梭树后,骆驼刺和芦苇等植物也长起来了,以前很难看到的塔里木兔、野鸡等野生动物也多起来了。现在各种植物的根扎得深了,一年只需浇灌3次左右。”

  阿瓦提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蒋丽丽介绍,目前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已完成生态修复和荒漠化治理总面积约24万亩,建成后,这里将有效阻止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侵害,筑牢生态屏障。

  艾西曼区域的绿色蜕变只是阿克苏地区生态修复的冰山一角,20世纪80年代,阿克苏一年有100多天都是沙尘天气。而位于阿克苏市和温宿县城区东北洪积台地上的柯柯牙,是城区风沙危害的主要策源地。37年前,这里曾是沟壑纵横的亘古荒原。

  1986年,阿克苏地委在柯柯牙启动了绿化工程,为打破“年年植树年年荒,年年植树老地方”的魔咒,阿克苏人民齐心协力修渠引水、平整土地、灌水压碱、改良土壤。1987年的春天,柯柯牙荒原上终于出现了一抹绿色Kaiyun,树木成活率达到87.3%。

  在柯柯牙纪念馆展厅,从1985年至今的5张卫星遥感影像清晰地记录了柯柯牙从“没有绿”到“一抹绿”再到“连片绿”的变迁。在此后的30多年间,七届阿克苏党政班子接续奋斗,带领各族人民群众铸就了“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一代代护林人接续奋斗,将阿克苏这片戈壁滩转变为塞外绿洲。

  从库尔勒市驱车向南50余公里,一排排甚为壮观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矗立于戈壁荒滩上,源源不断地“捕捉”着太阳能,向下游输送清洁绿色的电力。这里就是占地3300亩的塔里木油田首座对外清洁供能新能源场站——尉犁县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现场。

  “这里有良好的光照和土地资源,项目所在地交通便利、配套服务健全,还有各项优惠政策。”塔里木油田油气生产技术部负责人杨刚向记者介绍,尉犁县是全国光能资源优越地区之一,“我们认真贯彻‘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坚持一手抓油气增储上产,一手抓新能源发展,着力构建油气双增、多能互补、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力争到2025年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比国家提出的‘3060’指标还要更超前一些。”

  截至9月初,今年塔里木油田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累计生产“绿电”突破1亿千瓦时,折标油2.22万吨,减碳7.05万吨,可供约4万户家庭使用一年,为地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点燃了“绿色引擎”,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正一步步成为“绿电热土”。

  不仅如此,尉犁县还是南疆地区的产棉大县,全县127万亩农作物种植地里,90%左右的土地都种植棉花。走进尉犁县“超级棉田”的地头,无人机正在上空喷洒脱叶剂。而这一望无际的3000亩“超级棉田”,耕种管收仅靠两名“90后”完成。

  “在2021年项目刚开始时,当地的种植户根本不相信我们两个人能管理3000亩地。”“超级棉田”管理者艾海鹏介绍,“以往的棉花种植,3000亩地的耕种管收通常需要15—20个工人。现如今,我们利用遥感无人机、农业无人机、系列物联设备及智慧农业相关系统平台,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基本上实现了机器替代。”

  据了解,去年“超级棉田”平均亩产达到403.6公斤,与周边传统种植大户相比,“超级棉田”亩均产量提升54.6公斤,亩均成本降低419.6元。预计今年产量还将稳步提升,达到每亩430公斤。

  “‘超级棉田’项目试验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无人化管理模式的经济性和可复制性。”艾海鹏说,“随着‘超级棉田’模式的成熟和设备成本的降低,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超级棉田’帮助更多农户降本增效,实现生产转型。”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我国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最便捷的通道,新疆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全力打造对外开放大通道,推动对外开放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拓展。

  “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南疆的喀什正全力打造喀什经济开发区,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今年前8个月,喀什地区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500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进出口总值。”喀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喀什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郭树松激动地说,喀什经济开发区是南疆地区唯一拥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两块“金字招牌”的经济开发区。这里不仅拥有国家赋予的企业所得税五免五减等10项特殊政策,还有自治区、喀什地区和援疆省市的各项优惠政策叠加,成为众多企业投资建厂的首选地。

  喀什综合保税区已初步形成以商贸物流为基础,电子家电加工为主,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特种金属加工为辅的外向型生产加工体系,还开通了多式联运班列和货运包机航线,建成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打造面向中亚、南亚的物流分拨中心和加工制造中心。

  站在“喀什综合保税区园区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大屏前,出入车辆数、当日申报业务类型等信息尽收眼底。喀什海关通过将监管作业场所、集中查验场地、航空货运区等相应卡口统一管理,业务流转效率大幅提升。“依托‘通关一体化’模式,配合预约式通关,实现货物高效联动、自由流转。”喀什海关综合业务处综合业务科科长张军说。

  “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来到我们这里共谋发展。截至8月底,喀什综合保税区入驻的企业已经达到392家,仅去年一年新增的入驻企业便达到156家,高于历年来入驻企业的总和。”喀什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葛宏亮表示,基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Kaiyun,喀什综合保税区将实现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